“汽車大王之敗”的教訓
翻閱報刊,一則《汽車大王之敗》的文章映入眼簾,引起筆者關注。連閱幾遍,掩卷沉思,不免為“汽車大王”的敗落破產而深感遺憾,為之惋惜。報載,2015年年初,摩爾多瓦共和國的“汽車大王”格爾德宣布,旗下的克萊斯勒汽車公司破產。
格爾德從事汽車制造業已經有30多年。1994年,格爾德不滿足于國內汽車的生產,購買了美國三大汽車巨頭之一克萊斯勒汽車的制造技術。不過,格爾德覺得并不需要克萊斯勒汽車的一顆通用型螺絲,于是排除了這項技術的轉讓,省下一筆技術轉讓費。
生產一顆通用的螺絲并不是難事,僅在格爾德所在的基希納烏市,就有大大小小18家螺絲生產商。
公司很快投產。當然,他輕易解決了那顆螺絲的問題—交由一家小工廠代勞。汽車投向市場后,剛開始幾年的反映還不錯。可是,到2001年,問題出現了:他生產的汽車故障率極高,直接導致銷量下降。在所有的問題之中,因為一顆螺絲松動而引起的故障和車禍就占80%。有時候,方向盤從正在行駛的汽車上掉下;有時候,輪胎從正在高速疾馳的汽車上脫離出去……
格爾德生產的汽車,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否定與質疑。
一輛汽車往往要用成千上萬顆螺絲和螺母。克萊斯勒汽車能成為世界汽車巨頭之一,與他們擁有擁有生產螺絲的精湛技術和嚴格的檢測標準密不可分,這也是其汽車質量的重要保障。可是,在摩爾多瓦,雖然工廠眾多,但生產出來的東西沒有哪個型號是不含次品的,也根本沒有美國克萊斯勒公司那些精確規定的檢測標準,螺絲只要能擰上去就行了。
隨著事古的不斷發生,受害者越來越多。他們組織起來,要求格爾德停止生產那些害人的汽車,并將格爾德告上法庭。政府也同時發出警告,要求他提高質量。一邊是接連不斷的賠償官司,一邊是每況愈下的銷售狀況,格爾德的汽車公司舉步維艱。
無奈之下,格爾德只能再次向美國公司尋求關于螺絲的技術支持。但是,這次他遭到了拒絕。經過幾年的苦苦掙扎,格爾徳zui終無力回天,只能宣布破產。格爾德花巨資取得了技術支持,卻以失敗告終,緣于他對一顆螺絲的怠慢。
綜上所述,不難看出,“汽車大王”真的“敗”了,而且敗得很慘,敗得破產。不是敗在競爭對手面前,而是敗在自己手里,敗在緣于一顆不合格的“通用型螺絲”上,敗在由于不合格的“通用型螺絲”而引發的一系列質量事古和問題上。這也正應驗了當今企業界流行的一句管理術語:“細節決定成敗”!
愚以為,“汽車大王之敗”的教訓是很沉痛的,也是非常深刻的,對于我國汽車和零部件企業如何加強質量管理不無啟示。“它山之石、可以攻玉”,我們應該引以為戒。
科銳特新材料科技(洛陽)有限公司主要為客戶提供各種型號、各種材質的螺絲松動處理技術,公司設立專業的研發團隊,在智能裝備制造、新材料研發以及螺絲防松防漏技術研發等方面已申請國家專li20余項,屬于高新技術企業。科銳特螺絲松動處理廠家是目前業界先進、可靠、有效的螺絲松動處理廠家。